学工活动

【辅导员说育人】知法守法,信仰有度——智能工程学院辅导员说育人第六期

时间:2025-06-23 10:26 浏览:

为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水平,推进队伍建设以老带新进程,2025年6月20 11时,智能工程学院学工副院长祝玮携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全体辅导员于松格书院A06完满教育展厅开展第六期“辅导员说育人”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宗教与教育的关系,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会上,张颖超老师和黄体明老师围绕一则真实案例展开深入研讨,探讨“学法守法、信仰有界”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案例背景:

刘某,回族,其父母信仰宗教,受父母影响,该生也对宗教感兴趣。最近他经常带领寝室同学到教堂做礼拜,还聚集同学在学校小广场上讨论宗教信仰问题,并班级QQ群和年级群散播了一些教义,面对这种情况,你将如何应对?

黄体明老师从五个步骤进行处理。第一,及时制止,防止扩散。及时制止刘某在校内聚集讨论的行为,第一时间撤回班群、年级群内相关消息记录,查没该生和教义宣传、礼拜相关的物品,防止不当行为进一步扩散,并将事件上报学院。第二,谈心谈话,了解情况。分别对刘某和其他参与校内聚集的同学进行谈心谈话,深入了解学生行为的动机、思想认知、对宗教的看法和理解等。同时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家校联动教育。第三,教育引导,明确纪律。从谈话中找到切口,明确告知学生我国实行宗教与教育分离的制度,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在学校进行宗教活动、不得在互联网上传播宗教。刘某聚集其他同学在学校小广场讨论宗教、在群里散播教义的行为违反了国家法律规定和校纪校规,帮助学生明确相应的法律法规,树立规则意识。同时将收集到的信息和教育过程整理结合,上报学院。第四,持续监测,以观后效。充分利用班级和年级的干部、党员同志,通过构建信息员网络等方式,关心关怀学生的日常行为举止和精神状态,掌握异常动态。第五,由点及面,群体思想教育。针对学生出现不当行为,及时查漏补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通过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或《信仰有力量》的主题年级会等,开展信仰教育,引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张颖超老师补充到,第一,针对学生的现实情况,需要在后续教育中,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科学信念培养,构建更加科学的理论和信仰认知,结合班会、主题年级会等开展价值观引导,牢守思想教育阵地。第二,针对刘某少数民族的身份,需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挖掘学生行为的现实根源,甄别学生的行为是否由于其遭遇某些问题和困扰,以针对性开展心理疏导和帮扶。

针对学生的特殊情况,郭超然老师补充到,我国宗教信仰自由,但是是有限度的自由,要引导教育学生,不可以在校内传教和开展宗教活动,宗教活动、传教等需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场所,不能在公共场所、更不能影响他人。与学生及其家长沟通时,需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和宗教信仰之间的度,加强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祝院长总结到,少数民族学生和宗教信仰是较为敏感的话题,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要人文关怀关爱少数民族同学,将解决思想问题、实际问题和心理问题结合,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辅导员说育人”从实际案例出发,既是对辅导员工作经验的阶段性总结,更是对思政教育方法的创新性探索。切实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现实问题,推动思政工作体系化、专业化,让老师们的思政教育更具实效、更好助力学生成长。

撰稿:张颖超、黄体明

摄图:方港利

(智能工程学院供稿)